婚事零彩礼流行起来了,文明超市兑换的人多了,村容村貌更美了……在安徽省皖西南山麓的潜山小城,一场深刻的移风易俗变革曲正缓缓奏响,旧俗“退圈”,新风流行,阵阵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吹来了简约清朗、崇德向善的新风尚。 组规民约绘出新风尚 潜山市黄铺镇黄铺村余花屋组规民约。 如今,潜山市黄铺村全村64个村民组都结合村民组实际制定了“组规民约”。该村还通过季度理事会等,对群众执行组规民约规定和红白喜事、环境卫生等进行监督和治理,不仅让规约“严”于纸面、“跃”于墙上,更“印”在群众心里。 2024年国庆节,黄铺村余花屋付卫华女儿付云凤结婚,亲朋都随了100-200元份子钱,付卫华家里也只安排几桌饭。“我们积极响应组里的倡议。”付卫华指着墙上张贴的组规民约,轻声念道“反对铺张浪费,红白喜事,一切从简”。“近三年来黄铺村红白喜事210多次,累计直接给百姓减负200余万。组规民约也凝聚了人心,每当有红白喜事时,邻里之间帮忙择菜等服务,共同操办家庭大事,邻里关系也更和谐!”黄铺村党委书记王绍南说道。 “规”出治理新秩序,“约”来乡村新风貌。立足聚民意、接地气、树新风的工作目标,潜山市谱写出202部组规民约,唱响一首从厚德建设到生态环境,从平安乡村到守望相助,从规划布局到组级事务的主旋律。 艺术宣传润心细无声 2025年潜山市春节晚会小品《不一样的“彩礼”》剧照。 “婚姻不是买卖,彩礼不是标准,真心相爱才最美好。”农历腊月二十五日,在潜山市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小品节目《不一样的“彩礼”》获得现场观众的一致称赞。“我们通过小品的形式,把移风易俗的观念传达出来,宣传好新风正气。”文艺志愿者汪洋高兴地说。 为引导群众建立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使文明新风理念深入人心,潜山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设立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内容,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宣传特色,引导干部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源潭镇的“座”听你说、黄柏小板凳宣讲、官庄孝义文化节等活动,将群众组织在一起讲政策、话振兴、谈移风易俗,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 潜山市官庄镇孝义文化节。 以移风易俗为主题,潜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将黄梅戏、大鼓书、三句半等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并送进乡村。一些有条件的村积极建设文化墙,精心绘制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宣传画,官庄村的孝义文化墙,五庙红光村红色文化墙,接地气的文艺作品深受群众喜爱,移风易俗潜移默化。截至目前,全市183个村(社区)的宣传栏均设立精神文明建设板块,制作文化墙11000余平方米,辐射群众20万余人。 小微积分撬动大文明 余井镇天圣村小桥组老党员桂菊生近日接到了生余井镇天圣村文明超市的电话,2024年他的文明积分可以兑换100元的日用品。“自积分超市成立以来,我们老党员更积极参与村级各项的志愿服务,争当先进、乐于助人的可多了。” 潜山市余井镇天圣村文明积分超市。 近年来,潜山市推深做实文明积分超市工作,切实提高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小积分”为抓手,兑出“大文明”,撬动“大治理”,2023年以来,全市32家文明积分超市,完成兑换积分奖品60多万元。 潜山市注重将文明积分与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等挂钩,同时把移风易俗与文明积分结合起来,推进文明超市和乡风文明示范点建设,将积极践行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简办婚丧事宜等内容纳入积分管理制度,通过“积分兑礼遇”方式,推动了乡风文明由倡导、约束向村民自觉转变。 潜心践文明,山乡同芬芳。组规民约,“约”出了乡村治理新气象;文明超市,撬动了乡村大文明。一幅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潜山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