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宽,男,1928年3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新港镇同和祥锅厂离休工人。陈少宽怀着对革命先烈景仰之心,奔走大江南北近10年,终于促成渡江烈士陵园建成,让16名无名烈士英灵得到安息,使烈士精神得以传承,谱写了一段感人佳话。2018年7月,陈少宽入选“安徽好人”。 战友牺牲 他的心中有遗憾 1944年6月,陈少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组织,成了一名民兵,先后参与了对汤沟、土公祠、运漕县等地日伪军的作战。1947年7月开始,他和战友们奉命开展游击战,抗击国民党地方武装。1949年春天,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拉开帷幕,身为皖北游击队四分区警卫班长兼浃南乡民兵队长的陈少宽日夜忙着支前工作。在隆隆炮声中,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七十四师指战员从位于长江大堤无为市永胜段发起渡江作战,于4月21日胜利登上南岸。第二日,部队开拔南进,送往战地医院途中牺牲的16名解放军战士只能就近安葬在永胜地段地名叫大、小坟堰的草滩上。 目睹烈士下葬场景,陈少宽思绪澎湃、泪流满面,渡江战役已经胜利,解放全中国指日可待,幸福而美好的生活即将到来,这些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战士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这是多么地痛心啊!战斗的激烈让战友们无法抽身甄别烈士身份,牺牲的烈士连个名字都没能留下,让人既心酸又遗憾,这份遗憾埋藏在陈少宽的心底。 奔波10年 陵园建成终如愿 陈少宽在解放后就满怀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大江南北留下他奔忙的脚步,在交出了一份让组织和群众满意的答卷后,于1990年光荣离休。有了闲暇时间,他回老家无为市特意去悼念当年的16位烈士,多年风雨侵蚀,烈士坟茔坍塌荒芜,墓碑字迹模糊不清,老人见此心酸不已。一定要保护好烈士坟茔!一种责任感在老人心中油然而生,他毅然决然踏上了呵护烈士英灵之路。 2007年2月初,春寒料峭。陈少宽奔走在老家永胜村,探访知情的老者和村组干部,了解烈士墓迁移情况,主动找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建议修建无名烈士陵园。10月10日,陈少宽风尘仆仆来到无为市民政局,郑重递上关于修建烈士陵园的申请报告。民政局负责人在询问有关情况后,对他这一壮举表示由衷钦佩,同意商讨修建陵园事项。在随后的日子里,陈少宽分别找了省民政厅、镇政府和村两委,就修建陵园的用地、资金、组织筹建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深入商讨,修建陵园的事情有了眉目。 不久,上级下拨的专款到账了,烈士陵园工程开工在即,但资金仍有缺口。陈少宽奔走学校、各企事业单位,积极向社会筹措资金。“为烈士树碑,告慰先烈英灵,我们也要做点事情。”白茆镇百姓广泛支持,纷纷捐款。经多方努力,2008年底,16位无名烈士陵园修建完毕,4000多名干部群众参加了建成典礼。 耄耋义举 修缮陵园再募款 2009年4月26日,陈少宽瞻仰了牵挂数十载的无名烈士陵园,他泪流满面,泪水中饱含久远的哀思和建陵的喜悦。随后,陈少宽发现陵园建设有些不足:墓地地势比较低,陵园内缺少树木花草的装饰等。于是他又分别给省、市民政部门写信,请求派人察看、完善。 2009年9月,连续忙碌的陈少宽在工作回家的路上病倒了,住院治疗后为心脏安装了2个支架。身体刚有好转,他又不停地给有关部门打电话,询问修缮烈士陵园事宜。老伴心疼地抱怨:“病还没好彻底就这么操心,你这是图个什么呢?”他说:“不图其他只图心安,只有等修建陵园事情全部办好了,我才能安心养身体啊。”他主积极奔走呼吁,协商具体修缮规划。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有关部门下拨15万元专款用于修缮烈士陵园。工程2016年12月6日开工,2017年1月16日竣工,修缮后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0.8亩,主体建筑为一座高达6.8米的混凝土纪念碑,纪念碑后即为16位烈士的合葬墓。前前后后的这十年,陈少宽协调奔波10多趟,寄发信件电话商谈80余次,车船费、电话费、打印邮寄材料费全部个人承担,募集建设及修缮烈士陵园资金33.7万元,这位耄耋老人的义举深深感动了知情的干部群众,受到了广泛称赞。 青山埋忠骨,英烈们的精神薪火相传。如今的渡江烈士陵园内松柏掩映,成为无为市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优良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成至今已有8万余人自发前来瞻仰英雄事迹,祭奠烈士英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