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山市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机遇切实保护古村落,通过保护传统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深入发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人居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实现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乡村振兴的“潜山样板”。 万涧,村在涧中,因涧得名,是皖西南传统特色村落,有着特色古民居 30 余处。2018年5月,潜山市被列入安徽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试点,同年12月,万涧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选派了代表驻村,协调指导万涧村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汕头分院副院长兼总工罗赤说:“乡村振兴是我们广大农村地区脱贫攻坚之后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中规院选择这个点,也是为了下一步乡村振兴做一个试点工作。” 乡村振兴放异彩,传统村落又逢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们通过对万涧村开展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工作,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村庄社会治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对修缮改造后的建筑进行运营和管理,实现更有效保护和再利用。“萤萤公益书屋”、“逢上花屋青年旅舍”“杨家老屋”让古民居重新焕发生机。 罗赤说:“能够通过我们的规划,反哺和注入乡村建设,也吸引了外部的力量实现我们乡村的共同发展,从我们万涧村可以看出一个可以复制的样板,我们想把这个路径在未来进一步向全国的其他地区进行推广。” 10月22日至24日,第三届“传统村落保护暨乡村振兴——潜山·北京两地论坛”在万涧村成功举办。来自建筑、规划、社会学、公益传播等领域的30多位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厚土机构主席林少洲说:“看到万涧村的乡村振兴的实践这些案例,非常生动,放在全国乡村建设的整个领域,都是非常有建设性、非常有意义的。它的要点就是真正的就是站在村民的角度,做了很多很深入的工作。以村民作为整个乡村振兴的主体,处处去替村民考虑,他们生活的改善,他们权益的保护,包括说他们的未来,去替他们思考,同他们一起,把他们动员起来之后,一起去创造一个模式,去找到一个发展的道路,我觉得他们(潜山政府)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 传统村落是我国69万多个村庄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也是极为宝贵的活态文化遗产。如何以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思路推动传统村落工作,如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模式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第三届传统村落保护暨乡村振兴论坛的重要学术收获。 林少洲说:“我们作为感兴趣的这一群人,从各个角度去参与进来,看看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我们一起把万涧村的这个乡村振兴案例做好,到时候可以在全国各地去推广,这里头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教训,提升出更多好的模式,供各地去学习仿效,跟村民乡亲们一起来共建共创实现非常美好的生活。”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与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吾土乡村振兴工作站-潜山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联合工作站)揭牌仪式,标志着潜山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开启了新征程。 龙潭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吕国兴说:“龙潭乡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积聚智慧力量,全面推动落实论坛成果,推进万涧传统村落保护及乡村经济发展,下一步,我们还将结合四宜村镇建设主动作为重点突破,将村镇治理、文化挖掘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打造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万涧样板。” 近年来,潜山市以天柱山为龙头,着力打造全域旅游,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机遇切实保护古村落,改善人居环境,留住原住居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村庄特点、类型,在充分展现村庄个性的同时,采取不同的保护利用方式,让每个古村落都各具特色,实现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目前已有4个村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9处古建列为省级以上文保单位。 黄泥镇党委书记说方根旺:“万涧有杨家老屋,我们黄泥有体量更大的黄泥老街古民居建筑群,黄泥老街是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万涧的成功发展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回去后,我们将进一步结合黄泥实际,努力优化老街保护开发规划方案,抢抓四宜村镇创建机遇,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老街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做好老街的保护开发及产业发展文章,厚积薄发,展现千年水埠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