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这为我国做好爱国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爱国卫生运动作为我国防控重大传染病的一个传统法宝,已经有68年历史,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群众性运动。疫情期间,爱国卫生工作因时而动,精准发力,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爱国卫生运动也必将成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力量。 爱国卫生运动坚持群众运动与预防疾病相结合的优良传统,遵循切断疾病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原则,以较小成本获得较大的疾病防控绩效,这也是爱国卫生运动强大生命力之所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法宝。群众是防控传染病的主体,也是防控传染病的受益者。爱国卫生运动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调动群众人人动手、人人参与,实现人人共享。 长期以来,爱国卫生运动同导致疾病根源的垃圾、污水、“四害”、环境污染等因素做斗争,从粉碎细菌战、“除四害”、“两管五改”、“五讲四美”到卫生评比、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再到卫生城镇创建、农村“厕所革命”等,坚持开展以整治和改善环境为重点的群众性卫生活动,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健康素养,大幅改善了群众的健康状况。 68年来,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与时俱进。2017年5月12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召开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暨全国爱国卫生工作座谈会,提出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方针,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为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实践证明,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创造卫生奇迹的一条重要经验。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远在其他国家开始讨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之前,中国就已经制定出一套解决这些问题的框架。2013年和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授予中国政府“健康(卫生)城市特别奖”和“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表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的成就。 多年来,面对复杂的健康危险因素,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多主体参与、多层次动员、多元化手段,从源头治理,群防群控,全方位干预和有效控制传染病及其他健康危险因素。一是健全共同防控传染病的基础网络。为政府、社会、群众搭建了一个维护人民健康为目标、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作平台,形成了横向组织网络健全、纵向体系完整的组织架构。二是发挥联防联控的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基于健全的组织体系,爱国卫生运动不仅统筹协调卫生、城管、市场监管、住建、教育、环保、交通等各部门,还有效地动员协调企事业单位、社会团队、家庭、个人等社会各要素积极参与,形成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体现群防群控的综合治理。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全方位干预和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爱国卫生运动,还必须继续坚持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爱国是核心,卫生是根本,运动是方式,爱国卫生运动从建立之初就与爱国主义、文明健康紧密相连,至今历久弥新。无论是应对细菌战、鼠疫、霍乱,还是应对新冠肺炎,都与爱国和文明健康、生态环保紧密相连。文明不文明,首先看卫生,一个脏乱差的地方何谈文明,一个不讲卫生的人何谈文明。每一个人的基本卫生习惯是文明健康的基础,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爱国卫生运动坚持树立“每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思想,从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和不卫生陋习入手,倡导讲卫生、移风易俗、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推广分餐公筷公勺,拒食野生动物等,培养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爱国爱家,守望相助。爱国卫生运动是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让我们持之以恒,携手共治,提升文明素养,用健康体魄建设美丽家园,共享健康中国!(作者:武文、张东献,分别为河南省洛阳市卫健委调研员,海南医学院教授、海南省健康城市健康乡村促进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