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来自天柱山镇河西村,她们是女儿、是妻子、也是母亲,在疫情防控冲锋号吹响后,她们化身“娘子军”,以特有的热情、细心、周到、负责和执着,守护着村庄、温暖着村民。 坚守岗位勇担当 “各位志愿者,明天的值班表已经排好,如有特殊情况请私聊与我沟通,坚持就是胜利。”晚上十点半,值班的村总支委员杨民伟正给志愿者发微信。除了安排志愿者工作,她每天还要到各个卡点巡逻,因为涉及交接班事宜,每天早上七点左右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姐,市里一些企业在招工,我把招聘信息发给你,你看有没有适合你的岗位。”打电话的是村妇联主席葛满凤,除了负责村环卫工作调度,她还承担着村里17家商超以及公共厕所的消毒工作。国家号召有序复工后,她也会帮村里待业的妇女留意合适的岗位。小姑娘周萍是村里的扶贫专干,负责后勤和信息上报,有时不得不熬夜作战,但第二天依然精神抖擞地来上班。村医葛成南白天入户为隔离人员测体温,晚上在高速公路执勤,因为村医紧缺,只能一人分饰两角。分工不同,但相同的是,她们都已经连续奋战了近一个月。 走村入户宣传忙 “大妹子,这是上面新发的通知,你们一定要按照文件规定的来,少串门、不聚集,出门要记得戴口罩呀。”。68岁的葛结枝拎着一个红色塑料袋挨家宣传,袋子里的宣传单,是片长刚刚送来的。葛大姐是村里退下来的老妇联主任,也是一名老党员。“我干妇联工作19年啦,知道村干部工作不容易,能分担一点是一点”,葛大姐说,“我还去卡口站了几天岗哩,前几天天气不好,村干疼惜我老太太,不让站了”。汪桂芬是河西村彭店组的组长,村里疫情防控关口前移至各村民组,身为村民组组长的她,身上的担子重了起来,信息摸排、政策宣传,事事都得上门。“我们当组长,一年拿不了啥工资,但老百姓选了我就是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他们,我身上有责任。”汪桂芬说。 奉献爱心送温暖 “书记、主任,这是我的一点小心意。”60岁的退休女医生葛淑琴递上2000元现金,这是她将近一个月的退休工资。“我老伴去世得早,前些年日子苦,全靠党和国家的恩泽。现在国家有难,我们必须懂得回报国家,”葛淑琴说,“有些人觉得我傻,这怎么叫傻呢,没有国,哪有家?我看到电视上大明星都捐款呢!我儿子也说我做得对”。老太太自己患糖尿病多年,儿子怕她捐款后没钱用,想打钱给她,被她拒绝了,“我身上还有好几百呢,够用啦,我不跟人家比”!她乐呵呵地说。退休老村干王爱秀送来了40斤新鲜鸡蛋,她说志愿者值晚班很辛苦,要多补补。村民王金连大姐每天都会给家旁边执勤卡口的志愿者们送来开水,志愿者们喝着热气腾腾的水,一个劲儿谢她,她不好意思地说:“小事就不要提啦,你们保重身体”。 执勤驻守护平安 “没有特殊情况,两天出去一次,你昨天出去一趟了,今天没啥事就待在家休息呗”。党员何小娟正在耐心劝返想要外出的村民,她每天都会在河口执勤点站岗,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宣传政策、劝返人员,她对于每一个环节早已轻车熟路。党员陈云芳、入党积极分子彭玲,还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姐妹花,她们或顶着寒风、或迎着雨雪,在不同的执勤点驻守着,“内防输出、外防输入”,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细之又细。“不能因细节问题而影响防疫全局”,陈云芳说。 没有请战书、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这些河西村的“娘子军”,用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平凡中的不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