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文明网

中共潜山市委宣传部 潜山市文明办  主办

好书记领路 好机制推动 ——潜山县黄铺镇黄铺村抓党建促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08 09:00:00

农村的事情,说难很难、因为涉及方方面面,说容易也容易、只要有一个好书记,立刻满盘皆活。

要搞好农村的事情,除了有个好书记,还应有个好机制。“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传家宝”。潜山县黄铺镇黄铺村,党员、干部参加“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已经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浓厚的“党味”在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中升腾、升华。

十多年来,正是因为有了好书记、好机制,才造就了如今的明星村——黄铺村。

黄铺村的四大变化

12年间,黄铺村实现了集体经济脱贫致富、村里环境由乱变美、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四大变化。

“负债村”变成了“富裕村”。2005年,黄铺村由3个村撤并而成,辖64个村民组,共18127238人;村党委下设4个支部、15个党小组,共212名党员。合村之初,村集体账面负债多达149万元,没有任何经营性资产。2016年,该村集体收入达到280万元,成为潜山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脏乱差村”变成了“绿净美存”。过去,村里“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环境脏乱差”。如今,花园果林遍山野、家家户户住“别墅”。全村已建成1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覆盖了1/3的自然村落,实现了“四季有花有果”,获评“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目前正在申报中国美丽宜居村庄;

“泥巴岗”变成了“聚宝盆”。黄铺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农田耕种条件差,抛荒现象严重;林地大多是石子山,自然分布的都是稀稀矮矮的小老松。现在,小老松换成了花果树,泥巴岗打造成了经济林,绿色产业向全村各个角落延伸;

“旧陋习”变成了“新风尚”。并村之初,黄铺流传着“田难兴、地懒问,不行出去混一混”的顺口溜,村里老百姓普遍存在得过且过思想,各扫门前雪,各过各的小日子,有的村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有人沉迷于打麻将、推牌九,缺少脱贫致富的精神头。如今,爱村护村建村成为了村民的自觉行动,向能人看齐、家家思富致富谋新路,向“五好”家庭看齐、家家崇尚美德树新风,老百姓精神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好书记带来新奔头

变化,得益于选出了一个好书记。好书记带来新奔头。

黄铺村党委书记王绍南,在村里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提及他的为人做事,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心眼好”“脑子活”“胆子大”“手脚勤”“能吃亏”……

好书记要“心眼好”,具有品行端正、办事公道的政治品质。王绍南自我要求严格,人前人后一个样。

好书记要“脑子活”,具有思路清晰、善抓机遇的发展能力。王绍南每月都抽出3-5天到先发地区学习,把学到的经验运用到本村发展中。从建设美丽乡村到开办工业园区,从发展农特产业到探索村社一体,无一不是抢抓机遇先人一步。如今,他又在谋划把“共享单车”、民宿经济引入黄铺,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好书记要“胆子大”,具有敢闯敢试、敢作敢为的责任担当。王绍南敢想敢干、雷厉风行。2011年,潜山县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黄铺村不在试点之列。 

“没项目,咱就自己干。”他带领村“两委”不等不靠,自己设计、自己筹资、自己带头上工地,硬是把余花屋自然村打造成“精品村”。

好书记要“手脚勤”,具有身先士卒、亲力亲为的务实作风。王绍南凡事都冲在前、干在先,认真负责、脚踏实地。他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上班前到所有施工现场看进度、验质量,晚上下班后再转一遍,十几年如一日,天天如此。2005年,村里改造当家塘,数九寒冬他第一个脱下鞋子跳下水,带着群众一起干。

好书记要“能吃亏”,具有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为民情怀。在王绍南看来,“能吃亏”就是一心为村发展、专心为民办事,不求个人名利、不计个人得失。村里加宽水泥路,需要征用路边土地,他二话不说,带头清掉自家地里的庄稼,2亩多地没要一分钱补偿。

好机制焕发新活力

变化,得益于坚持了一个好机制。好机制焕发新活力。

12年如一日,黄铺村党委雷打不动地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通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的生动实践。

“执行‘三会一课’是被逼出来的。”王绍南说,刚并村时,村干部相互不认识、人心不齐,党员身份意识淡薄,看不出党员样子,决定的事往往执行不了。

村党委商议后一致决定,通过组织生活打开党员干部心结,向“三会一课”要凝聚力战斗力。从党小组开始,层层召开“民主的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党员自己对照标准找问题、找差距,党员之间有话当面说,相互点问题、点缺点,通过真刀真枪的思想交锋,党员的身份意识回来了、党性观念强起来了。

现年80岁高龄的老党员王传宝,所有村里会议他一次没落下。他说:“我年龄大了,只能动动嘴,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还是要做的,尤其是会议我肯定要参加。”党员李丁根有一次生病,党小组开会没通知他。他找到村里提意见:“参加会议既是义务,也是权利,今后的会不能丢下我。”

黄铺村从党小组开始,建立起“四个一”运行模式的“三会一课”,即讲一届任期的工作思路、排一年的工作计划、部署一月的具体安排、落实一周的任务调度,让工作成为主旋律,让“三会一课”成为党员群众参与决策、实施监督的大舞台。

12年来,黄铺村“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工作都在会场上讲出来,事情都在会场上解决掉。在村党委扩大会议上,党小组长徐际炎提出苗木基地除草用工不合理,村“两委”当场表态整改,会后立即拿出整改措施。党员徐礼庭自豪地说:“我们村里开会是真开会,有事一起商量,大家说话有分量。”

为了给“三会一课”注入新的内涵和生机,黄铺村紧密联系实际,坚持开什么样的会,就邀请什么样的人参加。全村党员大会除全村党员和村“两委”成员参加外,还专门邀请村务监督委员会、项目理事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组织生活会,专门邀请敢讲真话、利益相关的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点评。变书记“一人讲”为党员“人人讲”,大白话、拉家常,让党课更接地气、更聚人心。红旗党小组流动党员徐礼犬,为参加村里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党课,了解家乡建设规划,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特地从北京坐飞机赶回来。 

(记者 沈永亮 通讯员 储北平)


当前是第一页
责任编辑:[db: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