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文明网

中共潜山市委宣传部 潜山市文明办  主办

【砥砺奋进】统筹城乡发展 打造幸福家园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08 09:00:00

五年来,我县紧扣“旅游城市、风情小镇、美好乡村、幸福家园”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实现了城乡建设跨越发展。



潜水滨河公园及城区一角


城市更有品位。坚持“以路为干、以水为魂、以绿为衣”理念,推进“山、水、城”融合发展,融入“古皖”文化元素,将县城打造成山水田园城市。五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达14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8.1平方公里,相继建成县城南外环、皖国东路、城南新区“两横一纵”(纬一路、纬二路、经一路)等城市骨干路网,拓宽改造省道253县城段,初步形成全长88公里“五纵七横”道路网。五年来,新增绿地面积150万㎡,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6%,建成市民广场等7个城市广场近7万㎡,建成东门入口综合景观绿地、潜水滨河公园、市民广场、梅河滨水景观、二乔公园等重点绿化景观工程,完成城区主干道、城市出入口及重要节点绿化亮化改造提升,形成了“人在景中,城在景中”的城市景观。五年来,先后整治了梅河、金家河等城区河道15公里,建成运营四条污水主干管道,城区累计建成排水管网114公里、排涝泵站和污水泵站各1座,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1%,城市排水防涝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来,围绕解决饮水、供水等市民关心关注的问题,建设县城备用水源——皖水水厂,完成供水自动化系统管理及五万吨水厂二期改扩建工程,供水能力提升为5万m3/天。五年来,投入1800万元对梅苑、大园、舒州新村、新建小区等4个老旧小区开展整治,推进城南新区城中村改造,治理“两无一差”点110个,硬化整治小街小巷86条,修复9条主次干道路面2.5万㎡,城区背街小巷道路基本实现硬化。改造棚户区1314套,建设公租房1818套,极大提升了城市生态景观、改善了市民居住环境。



城南新区路网建设


集镇更具特色。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依托城乡山水资源、村落民居、民俗文化等特色优势,按照“一乡一特色、一镇一风情”思路,对全县16个乡镇进行特色风貌设计,挖掘优势、凸显个性。按照“美、特、情、宜”的标准,推进乡镇政府建成区整治,着力打造一批有民俗风情、有文化特色、有产业支撑的特色风情小城镇,使每个特色小城镇都成为一个小景区,已先后完成10个乡镇政府所在集镇整治,年底前全面完成16个乡镇政府驻地集镇整治。源潭、黄铺获批全国重点镇,源潭镇列入省首批特色小镇(源潭刷业小镇)、体育特色小镇,天柱山镇获批国家级生态镇、荣获省第一批“宜居小镇”,水吼镇跻身省级生态镇、获评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美丽乡村风景如画


乡村更加靓丽。我县以列入“全省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试点县”为契机,按照建设全域美丽乡村的目标,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和推进力度。全县已建成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191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完成危房改造26900户,自然村环境卫生整治实现全覆盖,成为全县城乡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我县先后获批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省市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入选住建部编纂的《建设美好城乡、迈向住有所居》唯一县级代表城市。官庄村入选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天柱山镇和官庄村被评为省宜居镇村,水吼镇和黄龛村等4个村居被评为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黄泥街道、槎水乐明等5个村居入选省传统村落名录,黄铺村被省住建厅确定为2015年安徽省绿色村庄示范试点。



城区一角


行业更加规范。五年来,我们坚持“优质、安全、高效、诚信”,做好“规范”和“服务”两篇文章。建筑业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着力加强诚信建设,将合同备案、施工许可证发放、建筑材料检测(IMT)、质量安全信用记录(监管通)、关键岗位人员人脸识别系统(IFA)、竣工备案等全面进入管理平台,促进企业守信、合法经营。全县建筑企业发展至56家,建筑企业结构逐步完善,形成总包、分包、专业和劳务相对适应的结构体系,企业资质不断优化,企业竞争力逐步提高,全县拥有一级资质2家、二级资质8家。房地产业稳健发展。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吸引各方投资业主,多方争取建设资金,加快发展以住宅建设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共53家。五年来,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约56.7亿元,建成星安世纪花城、蓝鼎中央城、皖国新城、铭心家园、益兴名流等楼盘,新增商品房面积约158万㎡。



公共租赁住房小区


当前是第一页
责任编辑:[db: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