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文明网

中共潜山市委宣传部 潜山市文明办  主办

易地扶贫搬迁带来新希望 ——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让3000余名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08 09:00:00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从根本上帮助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综合性工程,其突出特点是可以实现“输血”与“造血”,外部支持与内在动力的统一。该项目实施以来,极大调动了贫困户改变贫困面貌的积极性,对实现建成小康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我县易地扶贫搬迁进展如何?后续可有保障?最近,记者深入一线进行了解。


三千余人安居圆梦

“我以前的房子是土坯房,墙壁多处裂缝,每逢雨季屋内便遭遇“水灾”。山上人家少,交通又不方便,现在搬下来的新房子既亮堂,又能和大伙儿在一起聊聊天,年纪大了,遇上个头痛脑热的出门就诊也方便。党的政策真是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干活都更有劲了,日子慢慢过,总会好起来的!”天柱山镇河西村蛟园组的贫困户彭从喜,从山上搬下来住进安置房已经有一个星期了,适应了新环境的他生活得很是惬意。以前因为住在河西村香炉尖的山腰上,组组通的公路到他家还有1公里的山路,妻子余结男患有面目神经、脑梗塞等多种疾病,“每次给她治病我就想着能搬下山就好了,现在终于实现了。”



彭从喜家新旧房屋对比


和彭从喜住隔壁的彭中生对眼前居住的301室很满意。“前面是清澈的毛玲河,后面有青山,公路在边上,这么好的环境以前哪里想得到?”搬出深山,开始新生活,这是彭从喜等贫困户中的乔迁梦。“河西村今年集中安置的易地搬迁户为18户69人,这几天大伙儿都在陆陆续续搬,安置点的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也在扫尾。”河西村扶贫副队长许绍竹介绍道。

2017年,省下达我县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为2938人,总投资16675.8万元。经过对搬迁对象确认和近期动态调整,2017年我县实际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82户3018人,其中建设32个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629户2158人;分散安置253户860人。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在这场关系着深山区3000余名贫困群众的衣食住行的“安居工程”中,我县举全县之力,通过采取制定任务书、倒排工期、日督查通报、约谈调度、排定月度进度计划清单、建立问责机制等多种措施强力推进。截至目前,32个集中安置点中,28个安置点安置房竣工491套,其中搬迁入住155户532人;分散安置房253套已经竣工,其中搬迁入住149户493人。


多项组合拳实现稳得住

长和安置点的徐英建以前居住在源潭镇杨泗村恒心组,这个组位于源潭、槎水和龙潭三乡镇交界处,距离镇中心十几公里,因为地处深山,妻子身体又不好,只能领一些做刷子柄的活儿在家里干,从搬迁到这里的第一天开始,他便逢人都夸自己的新房子。“房子地理位置好,设计很科学,迁居在这里的人住得很舒心。这一片还有专职的保洁员,配备了物业管理公司,水电安装什么的都到了家门口”。最近,他被大伙儿推荐为“楼长”。“前几天我们开会说大家都从不同的村子易地搬迁安置在这里,成为一个大家庭,以后要保护环境卫生,和睦相处。我们楼长的任务就是督促大家做文明居民,不要乱扔垃圾。不然也太对不起这么好的地方了。”徐英建住的房子是五人户,而这里的户型则囊括了从两人户到五人户多个种类,主要是满足不同家庭的需要。为了给贫困户提供最大方便,屋面防水、室内吊顶、防盗门安装、水电贯通等工序也都面面俱到。



徐英建居住的源林新村


在尊重搬迁对象意愿的基础上,我县确定以集中安置为主、严格控制分散安置的方式进行搬迁安置,集中安置点规模为5户以上。各乡镇在总体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搬迁对象意愿与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搬迁方式。2017年我县集中安置比例为71.5%。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县政府专题会议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招投标及质量安全监管等事项进行了研究,要求所有集中安置点均由具备资质单位进行施工与监理,同时明确由县发改委聘请第三方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检查,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现场整改,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安全和资金规范使用。


搬出来的民富山绿

对于三河村胡庄组的吴根富夫妇来说,搬迁下来意味着家里脱贫的步伐更快更稳了。“我干不了重活,在镇里领导的推荐下来到衫森刷业有限公司里包装刷子,老吴在另外一家企业上班。

今年上半年孩子毕业了,也在这里当电脑文员,日子越来越好,我们一家子干活也越来越有劲,脱贫也大有希望。”吴根富的妻子张杏花今年53岁,一直以来身体不好,我们遇见她的时候,她正熟练的做着包装,精气神十足。“源林新村这个安置点杨泗村有41户贫困户集中在这里,为了让他们能够住的稳定,我们根据他们劳动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类培训,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充分利用源潭镇刷业产业集群优势,每季度开展专场招聘会,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按照自身能力情况对口介绍到制刷企业从事各项工作,提供就业机会。”源潭镇扶贫办负责同志黄德军说道。



正在干活的张杏花


要想贫困人口长久脱贫必须靠产业,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后,我县根据群众意愿,可自主经营土地,也可进行土地流转或以土地入股,由种植能手、农村经济人、致富带头人等牵头,成立家庭农场或种植合作社,集约化经营,年底实现效益分成。

与此同时,统筹谋划考虑安置点选址与后续扶持,依托园区、集镇、旅游产业、中心村等进行安置,引导帮助搬迁对象通过进入企业务工、从事相关产业等获得收入,确保搬迁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目前,在32个搬迁安置点中,10个安置点附近有了扶贫车间,10个安置点附近有农业特色产业基地,5个安置点附近有养殖业产业基地,越来越多的搬迁人口通过就近就业、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在易地扶贫搬迁这场浩大工程中,我县还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对原居住地的耕地、林地进行保护性开发。据初步测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可实施退耕还林800亩,搬迁工程“搬”出了民富山绿。(黄乐乐 聂玲慧


当前是第一页
责任编辑:[db: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