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在旅游公司做工,一年下来,仅牵马这项就能挣上个七八千元。”在潜山水吼农业观光园马场做牵马工作的徐礼仁告诉记者,他家是马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妻子长年生病,两个孩子在读书,加之自己五十多岁了,没办法外出打工。过去,老徐留守在家除了种点山地有手无处伸,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打从村里有了旅游项目,他在家门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事儿,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在潜山,许多村民像老徐一样,坐享着乡村旅游带来的福利。 一、景区景点带动就业 1、龙头带动。近年来,天柱山景区投资2亿多元对茶庄公路两侧的民房进危房改建和风貌改造,采取向贫困户优先提供摊位,租金实行优惠政策,实现贫困户26户68人创业就业。吸纳周边贫困群众在景区从事保安、保洁、绿化等工作,月工资2000元左右,实现贫困户23户40人就业。目前,天柱山茶庄村,70%农户端上了旅游的“金饭碗”,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 2、多点支撑。在进山公路两侧、景区周边发展旅游纪念品生产、餐饮住宿、农家乐等产业,带动贫困户100多户实现就业。白水湾、天仙峡景区在建设期间,优先对附近村组贫困户招工,解决贫困户就业50多户,月工资达3000元左右,景区建成后,在各工作岗位上安置附近贫困群众30户多,月工资2000元左右。2017年白马潭景区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达11万元,全村120余名男劳动力成了筏工,20余名村姑成为景区讲解员,300多贫困人口吃上了“旅游饭”, 年人收入达3万余元。 3、加强培训。县旅发委多次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引导贫困群众就地从事工艺品制作、售卖土特产等工作,鼓励旅游企业优先收购贫困群众生产的农副产品,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稳就业、增收入。 二、乡村旅游带动创业 1、政策扶持。出台旅游扶贫扶持政策,鼓励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发展农业观光生态园或采摘体验园,开办农家乐,对投资建设农业观光生态园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的,给予3万元奖励;对贫困村发展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农家乐,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奖补;对旅游企业安排5个贫困人口就业的,给予2万元奖励,每增加1个贫困人口再增加0.2万元。 2、完善设施。整合扶贫资金,积极对接落实各项扶贫贷款,开展贫困村村组道路硬化、环境综合整治、饮水安全工程等基础设建设工程,把美丽乡村建设、“厕所革命”与旅游扶贫紧密结合,以沼气、光伏、垃圾污水处理等方式,改变贫困村居住条件,把村庄当做景点来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生活生产环境,让村容村貌整洁亮丽,为贫困村发展乡村游提供基础保障。对在扶贫村建设完成标准化的游客服务中心、2A旅游厕所、小型生态停车场和旅游标志牌等旅游基础设施,给予20万元补助。 3、打造样板。按照点串成线、线组成面、面连成区的思路,整合扶贫资金,积极争取乡村旅游发展资金,打造查冲生态园、潘铺生态农庄、野鸡湾生态园等10个乡村旅游综合体,形成以特色养殖、餐饮服务、垂钓采摘、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业态,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强其造血功能,以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全县有近4万村民农忙时种庄稼、农闲时在景区或者农家乐务工,年人均可增收4000余元。 三、农户参与带动增收 1、“基地+农户”。为帮助贫困户“造血”,通过建立“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茶叶、瓜蒌、水果等特色种养业和加工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等多种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增收致富。痘姆乡引进安徽中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葡萄产业,打造集旅游观光、瓜果采摘、垂钓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贫困户每年每亩土地可分红600余元,用工收益可增收8000余元。目前,全县已建成农特产业基地42.6万亩,带动157个规模生产基地、30多家加工企业。 2、“公司+农户”。官庄镇官庄村发挥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农业资源等特色优势,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从配套旅游服务入手,注册成立德馨庄生态旅游发展公司,吸纳村民入股,发展农林观光、农事体验、赏花采摘、生态休闲旅游,统一规划建设特色民宿。目前,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0余万元,人均收入达6000多元。目前全县有18家旅游经营企业与18个旅游扶贫重点村、160户贫困户结对帮扶,有6000多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旅游实现脱贫,占全县脱贫人数的15%左右。 3、“电商+农户”。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功推出痘姆古陶、钱良才服钸、天柱山糯米封缸酒等潜山礼物和茶叶、瓜蒌等特色旅游商品,让贫困户成为旅游商品的提供者、受益者。据不完全统计,全县通过网络销售瓜蒌籽5320吨、茶叶650吨、食用菌190吨,今年一季度全县收寄农村快递20.1万件、增长55.2%,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民面临的“质优价不优、增产不增收”难题。(张泽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