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文明网

中共潜山市委宣传部 潜山市文明办  主办

没有一分报酬 却有十二分热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08 08:00:00

QQ图片20150825111756.png

 

QQ图片20150825111823.png

 

QQ图片20150825111837.png

 

QQ图片20150825111850.png

 

    如果你来到潜山县野寨中学博物馆,就有一位老人向你走来,主动向你介绍起这所学校。他就是野寨中学退休党员王胜生。
    王胜生出生于1945年8月15日,1971年开始在潜山县野寨中学工作,教数学,兼任班主任;1986年调到潜山县教委从事中学数学教研员工作;1992年组织安排担任野寨中学常务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1994年主动要求回到潜山县教委继续担任教研员,直至2005年退休。
    退休之前,他精研教艺,熟背教材,上课从来不带课本,赢得了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赞誉,获评安庆市政府教育专家。
    王胜生坦言,作为教师他先天不足。他既没有英俊的外表吸引学生,也没有让学生害怕的“大脾气”。但是王胜生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征服了学生。
    上世纪70年代,普通话还没有全面推广。那时候老师们上课还是用“土话”,王胜生苦练普通话,坚持用普通话上课。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京腔京韵,让学生精神为之一振。学生感觉眼前这个矮个子老师不简单。更让学生佩服的是,他上课从来不带课本,哪个知识点、哪个例题、哪个习题在第几面第几行第几个字都记得清清楚楚。随口一说,学生惊叹不已。
    有人说是王胜生记忆力好。殊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熟背课本,王胜生付出了比常人双倍的努力。一般老师备课都是将要上的内容写下来就行了,王胜生还要记下关键内容的所在位置。王胜生说他很少在晚上十二点以前睡觉,如果第二天的上课内容背不下来,达不到不带课本就能上课的程度,他是绝对不会放心睡觉的。如果遇到一些急事要办,王胜生的备课自然就会延续到凌晨一两点。
    行为形成习惯。后来王胜生到教委担任教研员的时候,还是这样认真、严谨。一般的教研员都是听课、评课,王胜生则不一样,他是自己上课,然后让别人评自己的课。教研员没有学生,上课都是借班上课,每次上课,王胜生必是提前到达,不是因为上课,而是为了记下学生姓名。他一节公开课提问20多位同学,每位同学都清晰的喊出姓名,让学生佩服不已。有一年中考作文题目是《记一位印象深刻的人》,班上很多考生都在作文中将王胜生作为主人公。
    因为王胜生的突出表现,2001年他被安庆市计划委员会、安庆市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安庆市专家荣誉称号。
    退休之后,他放弃高薪聘请,出任没有工资的野寨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2011年,有校友倡议建立野寨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为校友回报母校和学校持续发展之间提供对接平台。于是,筹建野寨中学教育基金会就摆上了议事日程,而筹建基金会首要任务是找一个人牵头。
    基金会章程规定:“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不得由现职国家工作人员兼任。基金会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时担任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公募基金会和原始基金来自中国内地的非公募基金会的法定代表人,应当由内地居民担任。”同时,考虑基金会资金来自校友和社会人士捐赠,大家认为基金会理事长最好不要拿工资。
    按照这样的思路,基金会理事长需要德高望重,还不能拿工资,大家一致想到一个人,那就是王胜生。可是,王胜生当时正准备到池州一所民办学校当校长,全面负责学校行政事务,学校甚至套房都已经安排好了,家具、家电都是按照王胜生的要求准备的,年薪十万以上。
    知道学校的意图后,王胜生没有二话,毅然选择参与野寨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筹建工作。一时间,流言四起。有的说,王胜生是因为民办学校不要他了;也有的说,王胜生老了,想歇歇的;还有的说,王胜生与野寨中学达成了某种协议……
    面对流言蜚语,王胜生说:“人不能光是为了钱,人需要有感恩之心。是党和国家培育了我。我15岁父亲过世,是靠国家甲等助学金完成学业,读完大学的。是野寨中学培养了我,我是在野寨中学入党、走上领导岗位的。父亲原本给我取名“慈荫”,意思是观音菩萨庇佑的孩子。后来因为出生那天正好是抗战胜利的日子,才改名为胜生。‘胜生’谐音‘圣僧’。都是与佛有缘。让我多行善事。”或许是这样的渊源,让王胜生心怀感恩,与人为善。面对一分钱没有的工作,他投入了十二分的热情。
    回到野中,没有人赋予他的明确工作任务,他却严格要求自己,竭诚服务学校发展,成为人们印象最深刻的野中教师。
    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宗旨一般是:汇八方涓流、襄教育大业,发动和凝聚校友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奖学助学, 奖教助教,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业务范围是包括: 1、接受社会捐赠和资助;2、奖励优秀学生,资助贫困学生;3、奖励优秀教职工,帮扶家庭困难的教职工;4、按照捐赠者意愿设立的资助项目,5、能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其他项目。
    按照基金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基金会理事长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接受捐赠,然后把这些捐赠用到合适的地方。按理说,基金会理事长是很清闲的,没有明确工作任务的,有人捐赠就接受,没有捐赠也正常,似乎不上班都可以。但是,王胜生却忙得很。
    他义务承担了校内抗日将士陵园的守护工作。野人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是野寨中学的立校之基、精神之根、文化之魂。70多年前,为抗击日寇,国民党48军176师从桂林出发,转战皖鄂,大小百战,歼敌数千,自损官兵3000余人。1942年6月,由皖鄂二省十三县知名人士发起倡议,募资修建公墓纪念抗日阵亡将士。因护陵需要,兼顾培养烈士遗孤和地方优秀青年,建立一所学校,始名景忠中学,也就是野寨中学的前身。回到野寨中学以后,王胜生与忠烈祠并排居住,日夜守护,时时陪伴。每当有人来访,他还会带领客人向烈士上香、敬酒、鞠躬。
    为了让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更好的传承,作为基金会理事长,王胜生努力为复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奔走。2013年6月到9月,他冒着酷暑,前后历时四个月,多次的到省、市民革,汇报复建事宜,争取纪念塔早日落成。王胜生为烈士不辞辛劳、奔走呼告的义举感动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他欣然题词“抗战英烈永垂不朽”。加上前期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的题词“陆军一七六师抗战将士纪念塔”。现在野寨中学抗战阵亡烈士纪念塔不仅是解放后全国唯一一座为正面战场抗日阵亡将士修建的纪念塔,也是唯一一座同时镌刻有海峡两岸政治领袖题词的纪念塔,很好的发挥纪念塔的统战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忠烈祠历七十年风雨侵蚀、虫蛀蚁害损毁严重,他又在想方设法修缮忠烈祠。现在已经筹得几十万元的红木大料和砖瓦,文物部门也批准修缮。不久,烈士的安息之地就会修缮一新。
    如果说守护陵园是王胜生对烈士的慰藉,那么王胜生寻访老校友、义务承担学校博物馆的讲解工作则是对野寨中学莫大的回馈。2013年是野寨中学建校70周年,70年春秋易序,70年风雨兼程;70年弦歌不辍,70年年薪火相传;70年荜路创业,70沧桑巨变。70年校庆的校友寻访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老校友。由于年代久远,第一届的28位校友已进耄耋之年,多数已经不在人世。王胜生主动的默默寻访。而他寻访的方式很原始,就是大海捞针,逢人便问。他在买菜的时候、吃早点的时候、坐公交的时候、上超市的时候、散步的时候……只要看到年纪大一点的人,就上前去问是不是野寨中学毕业的。皇天不负有心人,王胜生以近乎“痴呆”的毅力感动了上苍,寻访到了首届的一位校友,首届校友的寻得有力推动了老校友寻访工作,极大的丰富和完善了校史资料。
    野寨中学博物馆也凝聚了王胜生的心血。王胜生为博物馆重新布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首任校长范苑声陈列馆,王胜生为范苑声先生的丰功伟绩而感叹,也为陈列馆的简单而痛心,深感馆内陈设与先生事迹不相称。王胜生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范苑声先生生平将馆内藏品其分为德艺双馨、爱国情怀、天涯比邻、松龄鹤寿、魂归景忠等五个篇章陈列,让人们快速的了解、学习范苑声先生。此举得到了范苑声后人的高度赞许,范苑声先生长子、世界文化总会主席、台湾中华文化协会会长范光陵先生为王胜生的陈列分类打了95分,说只需要将“魂归故里”改为“心归故里”即可。
    王胜生就是这样,以一颗感恩之心,默默地服务野寨中学。他的善行义举感动了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至今,教育基金会已经收到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价值1000多万,且物尽其用。利用这些财物,基金会在野寨中学设立了“乌以风优秀教师奖”“范苑声杯中青年教师业务竞赛”“启航奖学金”“浦江奖学金”“能改奖学金”“信心奖学助学金”“长城奖学金”等一系列的奖教助教、奖学助学好政策、好举措,有力的推动了野寨中学的发展。
    王胜生虽然不是在职教师,却胜似在职老师。他成为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野中教师。在2015年野寨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第二届基金会换届之际,全体理事一致要求王胜生留任,王胜生以满票当选为新一届野寨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采写:潜山县野寨中学    徐维)

当前是第一页
责任编辑:[db:来源]